小儿肛瘘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局部感染、免疫异常、克罗恩病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肛门周围红肿、疼痛、分泌物渗出、反复发作等症状。
部分患儿存在肛门腺体发育异常,导致腺管堵塞继发感染。建议家长每日用温水清洁肛门,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
尿布疹或腹泻刺激导致肛周皮肤破损,细菌侵入形成脓肿。家长需保持臀部干燥,及时更换尿布,可配合使用康复新液湿敷,必要时口服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免疫功能低下患儿易反复发生肛周感染。可能与白细胞功能缺陷、免疫球蛋白缺乏等因素有关,常伴有发热、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需完善免疫检查,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炎症性肠病可导致复杂性肛瘘,通常伴随腹痛、血便、体重下降等症状。需肠镜检查确诊,采用美沙拉嗪、英夫利昔单抗等药物控制炎症,严重者需挂线手术治疗。
患儿饮食应避免辛辣刺激,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物,出现肛周红肿渗液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挤压或使用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