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朵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疼痛且相对安全,操作不当可能引发外耳道损伤、感染、鼓膜穿孔、过敏反应等风险。
使用尖锐工具或过度用力清洁可能划伤外耳道皮肤,表现为局部出血或疼痛。建议使用医用棉签轻柔擦拭外耳道口,避免深入清洁。
共用清洁工具或水质不洁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出现耳道红肿、流脓等症状。出现感染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
冲洗压力过大可能损伤鼓膜,伴随听力下降、耳鸣。确诊后需避免耳道进水,严重者需行鼓膜修补术。
部分人群对洗耳液成分过敏,表现为耳道瘙痒、皮疹。应立即停用并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
日常清洁仅需处理耳廓及外耳道口,深度清洁建议由耳鼻喉科医生完成,避免自行使用硬质工具或高压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