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中耳炎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发育异常、细菌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鼓膜穿刺、鼻腔冲洗、镇痛退热等方式缓解。
平躺喂奶易导致乳汁逆流至咽鼓管,建议家长采用45度半卧位喂养,哺乳后竖抱拍嗝15分钟,无须用药干预。
感冒可能继发中耳炎,表现为抓耳哭闹,家长需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布洛芬混悬滴剂。
婴儿咽鼓管短平宽,可能与先天结构异常有关,通常伴随耳闷胀感,需耳鼻喉科评估后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苯酚甘油滴耳液或行鼓膜置管术。
肺炎链球菌或流感病毒侵袭中耳腔,多伴发热耳痛,需细菌培养后选用阿奇霉素颗粒、利巴韦林颗粒,配合局部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
保持婴儿睡眠环境湿度在50%-60%,避免二手烟刺激,发现持续揪耳行为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