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能引发肺源性心脏病、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等并发症,需通过长期氧疗、药物控制、呼吸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
长期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增加,可能与肺部血管重塑、红细胞增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症状,需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控制。
肺大疱破裂引发,可能与肺泡壁结构破坏、剧烈咳嗽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或手术修补治疗。
气道阻塞加重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可能与感染、痰液潴留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意识模糊、发绀等症状,需采用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严重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可能与呼吸肌疲劳、镇静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嗜睡、扑翼样震颤等症状,需调整通气策略并控制感染。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避免呼吸道感染,保持低流量持续吸氧,营养支持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