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毛虫皮炎可能由桑毛虫毒毛刺激、过敏反应、接触传播、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冷敷、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预防感染等方式治疗。
桑毛虫体表毒毛接触皮肤后释放毒素,导致局部红肿瘙痒,表现为针尖大小丘疹或水疱。建议立即用胶带粘除毒毛,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部分人群对毒毛蛋白过敏,可能出现风团样皮疹伴剧烈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配合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
毒毛可通过衣物或搔抓扩散至其他部位,形成线状排列的皮疹。需及时更换清洗衣物,避免抓挠,必要时口服泼尼松片控制炎症反应。
搔抓破溃后可能并发细菌感染,出现脓疱或淋巴结肿大。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进行抗炎治疗。
发病期间避免接触桑树及毛虫栖息地,穿着长袖衣物防护,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有助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