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的中医辨证主要有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气陷型、风伤肠络型四种类型。
湿热下注型痔疮多因饮食辛辣或久坐潮湿环境导致,表现为肛门灼热肿痛、便血鲜红,可遵医嘱使用槐角丸、地榆槐角丸、痔疮栓等药物。
气滞血瘀型常由久坐久站或情志不畅引起,症状为肛门坠胀刺痛、痔核紫暗,治疗可选用消痔灵注射液、血府逐瘀胶囊、云南白药等。
脾虚气陷型多见于体弱或产后患者,表现为痔核脱出难回纳、乏力便溏,建议使用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配合黄芪注射液。
风伤肠络型常见于急性发作期,症见便血滴沥、肛门瘙痒,可选用槐花散、痔炎消片配合苦参汤熏洗治疗。
日常需避免久坐久蹲,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饮食宜清淡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