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临床症状可分为一期硬下疳、二期梅毒疹、三期树胶肿及神经梅毒等阶段,表现从局部溃疡到全身多系统损害。
感染后2-4周出现无痛性溃疡,多位于生殖器部位,基底清洁呈软骨样硬度,伴局部淋巴结肿大,此时传染性极强但易被忽视。
感染后6-8周出现全身对称性皮疹,包括玫瑰疹、丘疹或脓疱疹,手掌足底特征性铜红色脱屑斑,伴随发热、咽痛等流感样症状。
感染2年后发生破坏性肉芽肿病变,常见于皮肤、骨骼及内脏器官,形成坏死性溃疡或组织缺损,可导致鼻中隔穿孔、鞍鼻畸形等。
晚期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脊髓痨、麻痹性痴呆或视神经萎缩,出现共济失调、人格改变、视力丧失等不可逆损害。
梅毒各期临床表现差异显著,早期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建议高危暴露后及时进行血清学检测并完成全程青霉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