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腹泻的检查方法主要有粪便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慢性腹泻通常由感染、过敏、消化吸收不良、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综合判断。
采集新鲜粪便进行常规检测,观察有无脓细胞、红细胞及脂肪滴,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或渗透性腹泻。建议家长在排便后1小时内送检标本。
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评估感染状态,电解质检测可发现低钠、低钾等紊乱,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能反映营养状况。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完成静脉采血。
采用粪便培养、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等方法明确感染源,对反复腹泻患儿可进行乳糖耐受试验或食物过敏原筛查。采集样本前家长应避免擅自使用止泻药物。
腹部超声可观察肠道结构,怀疑器质性病变时需进行钡餐造影或结肠镜检查。学龄前儿童进行影像检查前家长需做好心理安抚。
建议记录患儿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检查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