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可通过期待治疗、抗生素预防感染、促胎肺成熟、终止妊娠等方式治疗。胎膜早破通常由生殖道感染、羊膜腔压力升高、胎膜受力不均、营养缺乏等原因引起。
孕周小于34周且无感染征象时可采取期待治疗,密切监测体温、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绝对卧床减少羊水流出。
破膜超过12小时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钠、红霉素等,可降低绒毛膜羊膜炎风险。
孕周小于34周需肌注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每12小时一次共4次,能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
孕周超过34周或出现感染征象时应及时终止妊娠,阴道分娩为首选方式,必要时行剖宫产术。
胎膜早破孕妇需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监测胎动,避免剧烈活动,出现发热、腹痛等感染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