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主要表现为肛门肿物脱出、排便困难、肛门坠胀感及黏液便,症状发展可分为早期偶发脱出、进展期频繁脱出伴出血、终末期嵌顿坏死三个阶段。
排便时直肠黏膜或全层经肛门脱出,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手动复位。可能与长期便秘、盆底肌松弛有关,建议避免久蹲,必要时使用硬化剂如聚桂醇注射液。
直肠脱垂导致肠腔变形引发排便不畅,常伴随肛门疼痛。病因包括分娩损伤、神经调节异常,可尝试提肛训练,严重者需手术如直肠悬吊术。
直肠反复脱垂牵拉盆腔神经产生持续下坠感。常见于慢性咳嗽患者或老年人,需治疗原发病,药物可选地奥司明片改善循环。
脱垂黏膜分泌增多导致粪便表面附黏液,可能伴发肛周湿疹。与肠黏膜炎症或溃疡有关,局部可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保护黏膜。
日常需保持软便饮食,避免负重,症状加重应及时至肛肠外科就诊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