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复发可能由内耳平衡失调、血压波动、颈椎病变、前庭神经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控制、体位训练、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
内耳淋巴液代谢异常可能导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表现为头部转动时突发天旋地转感。建议进行Epley复位训练,可遵医嘱使用倍他司汀、地芬尼多、氟桂利嗪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体位性低血压或高血压危象可能诱发眩晕,常伴随面色苍白或潮红。需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调整降压方案,避免快速起身。可考虑使用洛汀新、络活喜等降压药物。
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因骨赘压迫导致后循环缺血,出现颈部疼痛伴随眩晕。需颈椎MRI确诊,通过牵引理疗改善,急性期可用颈复康颗粒、甲钴胺营养神经。
病毒感染前庭神经可能引起持续眩晕伴恶心呕吐,症状常持续数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使用地塞米松减轻炎症,配合前庭康复训练促进代偿。
眩晕发作期间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突然转头或起身,饮食宜清淡少盐,规律监测血压血糖,若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神经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