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注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治疗方法选择主要与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及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早期患者可通过肩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锻炼改善症状。物理因子治疗如超声波、冲击波有助于减轻局部炎症,需在康复师指导下重复进行。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疼痛,肌松药如乙哌立松适用于伴随肌肉痉挛者。口服药物需警惕胃肠不良反应,建议短期使用。
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能快速消炎镇痛,每年注射次数不宜超过三次。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对部分患者有促进组织修复作用。
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选择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或肩袖修复术。术后需配合系统康复训练,手术决策需综合评估解剖变异与功能需求。
急性期应避免过度抬臂动作,睡眠时患侧垫高减轻肩峰压力。恢复期可进行游泳、悬吊训练等低冲击运动,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