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可能由脊髓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硬化症、脑血管意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导尿术、膀胱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脊髓损伤可能导致膀胱逼尿肌与括约肌协同失调,表现为尿潴留或尿失禁。治疗需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药物可使用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米拉贝隆等。
长期高血糖损害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引发膀胱感觉减退和收缩无力。需控制血糖并配合定时排尿,药物可选甲钴胺、硫辛酸、依帕司他等营养神经制剂。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影响膀胱调控中枢,常见尿急尿频症状。免疫调节治疗基础上可选用奥昔布宁、曲司氯铵、达非那新等抗胆碱能药物。
脑卒中后上位神经元损伤导致排尿反射亢进,可能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康复训练联合使用坦索罗辛、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α受体阻滞剂。
建议每日记录排尿日记,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2000毫升以内,避免咖啡因及酒精刺激,定期复查尿流动力学评估膀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