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主要有局部疼痛、出血或血肿、感染、穿刺失败。骨髓穿刺是一种常见的诊断操作,多数副作用较轻微且可控。
穿刺部位可能出现短暂性钝痛,通常持续数小时至1天,可通过冰敷或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缓解,严重疼痛需排除骨膜损伤。
凝血功能异常者可能出现穿刺点渗血或皮下淤青,压迫止血后多可自行吸收,血小板减少患者需提前输注血小板。
严格无菌操作下感染概率低,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需使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骨质硬化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取材不足,需更换穿刺部位重复操作,必要时在影像引导下进行。
术后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出现持续发热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就医复查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