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风险主要有骨密度降低、骨折概率增加、身高缩短、脊柱变形等。骨质疏松症通常由钙质流失、维生素D缺乏、雌激素水平下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引起。
老年人胃肠吸收功能减退,钙摄入不足或流失过多会导致骨量减少。建议增加乳制品、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必要时遵医嘱补充碳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钙剂。
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和日照不足会影响钙吸收。适当晒太阳,食用海鱼、蛋黄等食物,可遵医嘱使用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维生素D3等补充剂。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骤降会加速骨质流失。可考虑激素替代治疗,使用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吸收药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等会干扰骨代谢。应定期监测骨密度,必要时使用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同时控制基础疾病用药剂量。
建议老年人保持适度运动,避免跌倒风险,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在医生指导下综合防治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