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症状主要表现为短暂性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及平衡障碍,症状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体位诱发型头晕、持续数秒的剧烈眩晕、伴随自主神经反应及活动受限。
头部位置变化时突发短暂头晕,常见于躺下、翻身或仰头动作,通常无耳鸣或听力下降,可通过体位复位训练缓解。
典型表现为天旋地转感,持续时间约10-30秒,与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倍他司汀、甲磺酸酚妥拉明等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眩晕发作时常伴随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等反应,可能与前庭-自主神经反射通路激活相关,严重时可短期应用地西泮等前庭抑制剂。
发作后遗留行走不稳感,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建议避免突然转头或弯腰动作,必要时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增强代偿能力。
耳石症急性期应保持头部固定体位,避免咖啡因摄入,若反复发作需排除梅尼埃病等继发病因,复位治疗后建议睡眠时垫高床头3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