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疼痛(原发性痛经)的辨别主要依据疼痛性质、时间规律、伴随症状及疾病因素,常见表现包括下腹痉挛性疼痛、腰酸、恶心等,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继发性痛经区分。
原发性痛经多为月经来潮前1-2天出现的下腹正中痉挛性疼痛,持续48-72小时,可放射至腰骶部,热敷或休息可缓解。
疼痛通常与月经周期同步,初潮后1-2年内发病,30岁后可能减轻,若疼痛进行性加重或超出经期需警惕继发性痛经。
可能合并恶心、腹泻、头痛等前列腺素过量反应,但无发热、异常出血或性交痛等警示症状。
继发性痛经多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引起,表现为盆腔痛、性交痛、不孕,需通过妇科检查或超声确诊。
建议记录疼痛日记评估症状,适量运动及腹部保暖有助于缓解轻度痛经,若疼痛影响生活或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妇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