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大肠癌需要手术治疗,具体方案取决于肿瘤分期、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主要治疗方式有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手术、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局部消融治疗。
早期大肠癌首选根治性切除术,通过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淋巴结达到治愈目的。适用于肿瘤局限在肠壁内未转移的情况,术后五年生存率较高。
晚期患者出现肠梗阻或大出血时,为缓解症状可能进行造瘘等姑息手术。这类手术不能根治肿瘤,但能改善生活质量,通常需要配合放化疗。
局部进展期肿瘤可先进行新辅助化疗缩小病灶,再行手术切除。这种模式能提高保肛概率,常见于直肠癌治疗,需多学科团队评估实施。
部分高龄体弱患者或特殊部位小病灶,可能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或射频消融等微创方式。需严格筛选病例,术后密切随访观察复发情况。
确诊大肠癌后应及时到胃肠外科或肿瘤专科就诊,医生会根据肠镜活检、CT等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术后需定期复查并结合营养支持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