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多数会出现焦虑情绪,但并非所有人都会持续存在,焦虑程度主要与疾病分期、治疗副作用、心理调节能力、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早期肿瘤患者焦虑程度较轻,可通过心理咨询缓解;中晚期患者因预后不确定性易产生重度焦虑,需结合抗焦虑药物干预。
化疗引起的恶心脱发、放疗后的皮肤损伤等躯体症状会加剧焦虑,同步进行症状管理能显著改善情绪状态。
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应对模式,冥想训练可降低应激激素水平,这些非药物干预对轻度焦虑效果显著。
家庭关怀度高的患者焦虑发生率较低,参加病友互助小组能获得情感共鸣,专业社工介入可解决实际照护难题。
建议家属定期陪同患者进行舒缓运动如八段锦,饮食中增加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必要时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使用抗焦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