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出现痰和鼻涕主要与呼吸道黏膜炎症反应、病原体清除机制、继发感染及过敏反应有关,常见于普通感冒、流感、鼻窦炎等疾病。
感冒病毒侵袭呼吸道黏膜导致充血水肿,刺激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形成痰液,鼻腔黏膜肿胀则产生鼻涕。可遵医嘱使用氨溴索口服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或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排痰。
呼吸道通过增加黏液分泌包裹病毒颗粒,借助纤毛摆动排出体外。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有助于减少分泌物,必要时可使用氯雷他定片减轻黏膜水肿。
病毒感染破坏黏膜屏障后可能合并细菌感染,脓性痰液提示需就医排查。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关,表现为黄绿色痰液伴发热,需医生评估是否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部分患者感冒后诱发过敏性鼻炎,组胺释放导致清水样鼻涕增多。与遗传性过敏体质或环境刺激有关,表现为阵发性喷嚏,可遵医嘱使用西替利嗪滴剂或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感冒期间建议每日饮用1500毫升温水,保持室内湿度50%左右,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若痰液黏稠超过10天或出现血丝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