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可通过清热利湿、养血润燥、健脾祛湿、疏风止痒等中医方法治疗。中医认为该病多与湿热内蕴、血虚风燥、脾失健运、外感风邪等因素有关。
湿热型患者表现为红斑油腻、渗出明显,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包括龙胆草、黄芩、栀子等,配合局部黄柏煎汤湿敷。
血虚风燥型常见干燥脱屑、瘙痒剧烈,方选当归饮子加减,含当归、白芍、何首乌等药材,可配合外用青黛散油调敷。
脾虚湿盛者见淡红斑屑、反复发作,常用参苓白术散合二妙丸,含党参、白术、苍术等成分,需配合饮食忌肥甘厚味。
风邪袭表型以瘙痒为主,方用消风散加减,含荆芥、防风、蝉蜕等药物,可配合针灸曲池、血海等穴位。
治疗期间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忌食辛辣刺激及高糖高脂食物,保证充足睡眠,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