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婴阻断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定期肝功能监测等方式干预,感染通常由母婴垂直传播、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医源性暴露、家庭内密切接触等原因引起。
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需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完成三针基础免疫程序可降低母婴传播概率,建议家长在孕期进行乙肝血清学筛查。
对于病毒活跃复制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核苷类似物,治疗期间家长需每月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擅自调整用药剂量。
干扰素α可用于部分免疫功能健全的儿童,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发热、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家长需注意观察并记录体温变化。
每3-6个月需复查乙肝两对半、HBV-DNA载量及肝脏超声,家长应建立专属健康档案保存检查报告,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
日常生活中应为患儿提供高蛋白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造成肝脏负担,餐具毛巾需单独消毒处理,家庭成员建议接种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