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龄宝宝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部清洁、调整喂养姿势、药物滴耳治疗、抗生素治疗等方式干预。中耳炎通常由哺乳姿势不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发育异常、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家长需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分泌物,避免污水进入耳道。生理性因素无需用药,但需每日观察耳道是否有异常渗出。
建议家长采用45度角斜抱姿势喂奶,喂奶后竖抱拍嗝。哺乳后平躺易导致乳汁反流至咽鼓管,诱发中耳炎。
细菌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用药前需将药液温热至接近体温。禁止自行使用药物。
严重感染需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抗生素。中耳炎可能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有关,常伴随发热、抓耳等症状。
家长发现宝宝频繁哭闹、抓挠耳朵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哺乳期母亲需避免辛辣饮食,保持宝宝鼻腔通畅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