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性病变,主要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存在癌变风险。
常由慢性肠道炎症刺激引起,如溃疡性结肠炎,通常表现为便血或黏液便。可通过肠镜下电灼切除治疗,药物可选择美沙拉嗪栓剂、氢化可的松灌肠液。
多与黏膜细胞更新异常有关,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多数无明显症状。较小息肉可定期观察,较大者需肠镜切除,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与基因突变相关,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等类型,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是常见症状。必须通过肠镜完整切除,高危患者需追加结肠次全切除术。
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青少年期即出现数百枚息肉,癌变概率极高。需行全结肠切除加回肠储袋手术,术后配合塞来昔布等COX-2抑制剂预防复发。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日常保持高膳食纤维饮食,限制红肉摄入,发现息肉后应按医嘱随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