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通过机械通气、原发病治疗、液体管理和俯卧位通气等方式救治。该病通常由严重感染、创伤、误吸或胰腺炎等因素诱发,需在重症监护室(ICU)进行多学科协作治疗。
采用小潮气量通气策略减少肺损伤,必要时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改善氧合。需密切监测血气分析调整参数。
控制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创伤患者需手术清创。原发病控制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限制性液体策略可减轻肺水肿,同时维持器官灌注。利尿剂如呋塞米可能辅助使用,需动态评估容量状态。
每日12小时俯卧位可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适用于顽固性低氧血症患者,需注意管路护理和压疮预防。
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并转入ICU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康复期需进行肺功能锻炼和营养支持,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肺纤维化需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