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因素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吸入性损伤、严重创伤、脓毒症等。该综合征可能由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共同作用导致,需及时医疗干预。
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可直接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双肺弥漫性浸润影,需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莫西沙星联合氧疗。
胃内容物或有害气体吸入可引发化学性肺炎,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呼吸困难伴粉红色泡沫痰,治疗需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
多发性骨折或胸外伤可能通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引发急性肺损伤。特征为呼吸频率增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需机械通气支持并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
全身感染导致的炎症介质风暴可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表现为发热伴呼吸窘迫,治疗需液体复苏联合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同时控制感染源。
保持呼吸道湿润,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高危人群可接种肺炎疫苗。出现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