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基础体温通常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双相变化,排卵当天体温降至最低,排卵后升高约0.3-0.5℃。这种变化主要与黄体生成素分泌、孕酮水平波动、个体差异以及测量误差等因素有关。
排卵前黄体生成素高峰刺激卵泡破裂,导致体温短暂下降,排卵后黄体形成并分泌孕酮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基础体温持续升高。
排卵后黄体分泌的孕酮具有升温作用,可使基础体温维持在较高水平约12-14天,若未受孕则随黄体萎缩而下降。
部分女性体温变化不明显,可能与激素敏感性、测量时间不固定等因素有关,建议连续测量3个月经周期观察规律。
口腔、腋下等不同部位测量结果存在差异,建议每日晨起静卧时用同一支体温计测量舌下温度,避免活动、饮食等因素干扰。
监测基础体温需配合宫颈黏液观察,体温升高持续18天以上可能提示妊娠,异常双相曲线需排查黄体功能不足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