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后血小板升高可能由感染后应激反应、脱水、骨髓代偿性增生、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激活免疫系统,促使血小板生成素分泌增加。表现为轻度血小板升高,通常随感染控制自行恢复,无须特殊治疗。
发热期间体液丢失导致血液浓缩,引起假性血小板增高。通过补液纠正脱水后复查血常规,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尿量及口腔黏膜湿润度。
感染可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亢进,与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可表现为血小板持续超过450×10⁹/L,建议监测血小板动态变化。
可能与脾功能暂时性抑制或细胞因子异常释放有关,需排查JAK2基因突变。若血小板持续超过600×10⁹/L伴血栓风险,需考虑阿司匹林、羟基脲等药物治疗。
恢复期建议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直至指标正常,若出现头痛或肢体肿胀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