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通常不建议直接作用于关节部位,主要与关节结构特殊、皮肤薄弱、血管神经密集、易引发炎症等因素有关。
关节由软骨、滑膜等组成,艾灸高温可能破坏软骨细胞活性,导致关节润滑功能下降。日常可通过热敷替代,温度控制在40℃以下。
关节处皮肤较薄且皮下脂肪少,艾灸易造成灼伤。若出现皮肤发红疼痛,可外用湿润烧伤膏、磺胺嘧啶银乳膏等药物缓解。
关节周围分布重要血管神经,高温刺激可能引发异常放电或血栓风险。相关症状如麻木刺痛需及时停用,必要时服用甲钴胺营养神经。
高温可能诱发滑膜炎或痛风发作,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秋水仙碱等抗炎药物控制症状。
建议选择肌肉丰厚的穴位施灸,关节不适时优先采用红外理疗等更安全的物理疗法,同时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