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包括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通常由饮食污染或接触传播引起。
诺如病毒是夏季腹泻常见病原体,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症状表现为呕吐、水样便和低热,治疗以补液和电解质调节为主。
轮状病毒多见于儿童,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伴随发热和脱水症状,可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和益生菌对症治疗。
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未煮熟肉类传播,导致血便和腹痛,需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克肟。
沙门氏菌感染与禽蛋类食品相关,症状为高热和黏液血便,严重时需住院进行抗感染治疗,可选用环丙沙星或头孢曲松。
夏季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出现持续腹泻或血便应及时就医,儿童及老年人需特别注意预防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