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荨麻疹属于物理性荨麻疹的一种,与过敏体质有一定关联但并非直接等同。紫外线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光敏感反应、免疫系统异常、遗传倾向及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等因素。
部分患者对特定波长紫外线异常敏感,可能因体内光敏物质蓄积诱发组胺释放。日常需避免强光照射,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等抗组胺药物。
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变态反应可能参与发病过程,表现为光照后肥大细胞脱颗粒。建议进行过敏原筛查,急性发作期可使用奥洛他定、非索非那定或地氯雷他定控制症状。
家族中有特应性疾病史者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基因多态性相关。这类患者需加强防晒护理,必要时联合使用酮替芬、咪唑斯汀或苯海拉明进行预防性治疗。
角质层结构异常使紫外线更易穿透皮肤触发炎症反应。日常应使用物理防晒剂,严重者可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地奈德或糠酸莫米松等弱效糖皮质激素。
建议患者记录发作诱因,外出时采取硬防晒措施,症状反复或加重需及时至皮肤科进行光试验和免疫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