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瘢痕狭窄可通过球囊扩张术、激光消融术、支架植入术、外科重建手术等方式治疗。气管瘢痕狭窄通常由长期气管插管、气管外伤、感染后纤维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通过球囊导管扩张狭窄部位,适用于轻中度狭窄。可能与气管插管损伤有关,表现为呼吸困难、喘鸣。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泼尼松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利用激光汽化瘢痕组织,适用于局限性狭窄。可能与结核感染有关,表现为咳嗽加重、活动后气促。需配合抗结核治疗,可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药物。
置入金属或硅胶支架维持气道通畅,适用于复杂狭窄。可能与Wegener肉芽肿等自身免疫病有关,表现为反复肺部感染。需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甲氨蝶呤片、硫唑嘌呤片等。
切除狭窄段后吻合或移植重建,适用于重度长段狭窄。可能与严重气管烧伤有关,表现为静息时呼吸困难。术后需长期随访,防止再狭窄。
术后应避免刺激性气体吸入,保持环境湿度,定期复查肺功能。出现气急加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