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湿疹可能由遗传因素、局部刺激、过敏反应、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局部护理、避免诱因等方式治疗。
部分患者存在特应性体质遗传倾向,皮肤屏障功能较弱。建议加强保湿护理,使用含神经酰胺的润肤霜,避免抓挠刺激。
频繁掏耳、佩戴耳机摩擦或洗护用品残留可能损伤耳部皮肤。需减少机械刺激,选择温和无香料的清洁产品,保持耳廓干燥。
接触镍制耳饰、染发剂或洗发水成分可能诱发变态反应。可进行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急性期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或口服氯雷他定。
耳道潮湿环境易滋生马拉色菌等微生物,常伴鳞屑和瘙痒。需保持耳道通风干燥,医生可能开具酮康唑洗剂、联苯苄唑乳膏或伊曲康唑胶囊。
日常避免过度清洁耳部,发作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瘙痒明显时可冷敷缓解。若渗液增多或出现听力下降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