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外用抗菌药物、口服抗生素、切开引流等方式治疗。毛囊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皮肤损伤、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温水及温和清洁剂清洗患处,避免抓挠或挤压红肿部位。穿透气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暂停使用油腻护肤品。
细菌性毛囊炎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色丘疹或脓疱。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外用制剂。
真菌性毛囊炎可能与马拉色菌过度繁殖有关,常伴瘙痒和环形红斑。严重时需口服头孢氨苄、多西环素或伊曲康唑等药物,须完成全程治疗。
形成较大脓肿时需由医生行切开引流术,术后定期消毒换药。糖尿病患者或皮损广泛者应监测血糖并评估全身感染情况。
治疗期间避免游泳或使用公共洗浴设施,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锌的食物如胡萝卜、牡蛎,促进皮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