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慢性炎症刺激、肠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基因检测、内镜筛查、药物干预、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约20%直肠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性,与APC、KRAS等基因突变相关。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化学预防。
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会延长致癌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增加全谷物和蔬菜水果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癌变风险显著增高,可能与IL-23/Th17通路持续激活有关。需规范使用美沙拉嗪等抗炎药物控制病情,每1-2年进行监测性肠镜。
具核梭杆菌等致病菌可能通过FadA黏附素促进癌细胞增殖。调节肠道微生态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益生菌制剂,合并息肉时需及时切除。
保持规律运动习惯,每日摄入30克以上膳食纤维,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年进行一次肠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