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硬皮病是一种因长期接触特定职业有害因素导致的局限性或系统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纤维化疾病,主要致病因素包括硅尘暴露、有机溶剂接触、振动工具使用及反复机械摩擦。
长期吸入二氧化硅粉尘可激活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和肺部纤维化。患者可能出现手指肿胀、雷诺现象,需脱离暴露环境并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或霉酚酸酯。
氯乙烯等溶剂接触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皮肤硬化及肝纤维化。临床表现为指端溃疡和毛细血管扩张,治疗需终止接触并联合血管扩张剂如硝苯地平、伊洛前列素。
长期使用气动工具产生的局部振动可导致振动性白指病,表现为手指苍白、麻木。防护措施包括减振手套使用和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治疗。
反复皮肤摩擦可能诱发局限性硬皮病样改变,常见于机械操作工人。皮损部位需避免继续刺激,局部可应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卤米松。
确诊患者应立即脱离致病环境,定期监测肺功能和心脏超声,日常注意肢体保暖并避免吸烟等加重血管收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