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外科 > 整形外科
隆胸后腔隙积血可通过加压包扎、穿刺抽吸、手术清除等方式处理。
隆胸后腔隙积血可能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活动过早、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乳房肿胀、局部淤青、持续性疼痛等症状。少量积血可通...
去颊脂手术一般需要30-90分钟,具体时间与手术方式、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去颊脂手术时间通常在30-60分钟完成,适用于单纯去除少量颊脂垫的求美者。手术通过口腔内小切口分离并去除部分脂肪组织,创...
做完假体隆下巴后需注意伤口感染、饮食调整和避免外力碰撞。
术后24小时内需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沾水或用手触摸,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饮食上选择流质或软食,避免辛辣刺激、过...
假体隆胸是通过植入医用假体材料增大乳房体积的整形手术。
假体隆胸手术通常采用硅胶或盐水假体,通过腋窝、乳晕或乳房下皱襞切口植入胸大肌后间隙或乳腺后间隙。手术原理是利用生物相容性假体弥补腺体组织不足...
术后复查通常是有必要的,能够帮助医生评估恢复情况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术后复查是医疗流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复查可以观察手术部位的愈合情况,评估功能恢复程度,以及排查术后并发症。对于大多数手术来说,...
唇裂修复手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联合镇静的方式。
全身麻醉适用于婴幼儿或无法配合手术的儿童,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使患者完全无意识,确保操作安全平稳。局部麻醉联合镇静多用于年龄较大且能配...
激光美容一般能缩小毛孔,但效果因人而异。
激光美容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热作用刺激皮肤胶原蛋白再生,促进表皮更替,从而改善毛孔粗大问题。非剥脱性激光如脉冲染料激光主要作用于真皮层,可减少皮脂分泌;剥脱性...
精准线雕对真皮的主要好处包括刺激胶原蛋白生成、改善皮肤紧致度以及提升面部轮廓。
精准线雕通过植入可吸收线材对真皮产生机械牵拉作用,直接提升松弛的皮肤组织。线材作为异物刺激会激活成纤维细胞,促进胶原...
磨骨类瘦脸术通常建议选择大型医疗机构进行。
磨骨类瘦脸术属于四级手术,操作难度较高且风险较大,涉及骨骼结构调整、神经血管保护等精细操作。大型医疗机构通常配备更完善的手术设备,如三维导航系统、超声骨...
褐青色痣与黄褐斑是两种不同的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好发部位。
褐青色痣又称获得性太田痣样斑,多与遗传因素相关,表现为颧部、颞部对称分布的灰褐色或青褐色斑点,直径通常为...
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4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子宫肌瘤9厘米通常建议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开腹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药物治疗等。
1、腹腔镜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肌瘤剔除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该手术通过腹壁小切口插入器械完成肌瘤切除,创伤较小且恢复较快。术后可能伴随轻微腹痛和阴道出血,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复发情况。常见适应证包括单发肌瘤、肌瘤位置表浅等情况。
2、开腹肌瘤剔除术
开腹肌瘤剔除术适用于肌瘤体积较大或多发性肌瘤患者,手术视野更清晰可完整切除病灶。术后需要住院观察5-7天,可能存在切口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风险。该术式对巨大肌瘤或疑似恶变的情况更具优势。
3、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肌瘤血供使其萎缩,适合不能耐受手术或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如发热、疼痛,肌瘤体积通常会在3-6个月内缩小。但该方式可能存在卵巢功能受影响的风险。
4、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利用超声波精准消融肌瘤组织,属于无创治疗方式。治疗过程无需麻醉,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效果。适应证主要为肌瘤血供丰富且距离皮肤较近的情况,治疗后需随访观察肌瘤吸收情况。
5、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可暂时缩小肌瘤缓解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副作用。该方式主要用于术前准备或围绝经期患者过渡治疗。
子宫肌瘤患者日常应注意避免摄入含雌激素食物如蜂王浆,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建议每3-6个月进行妇科超声检查监测肌瘤变化,若出现异常出血、腹痛加剧或尿频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期随访,注意营养均衡补充铁剂预防贫血。
肺不张通常可以通过听诊发现异常呼吸音,但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肺不张的听诊特征主要有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干湿啰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异常等。
肺不张患者听诊时可能出现患侧呼吸音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这与肺泡内气体减少或消失有关。部分患者可闻及细湿啰音,多见于肺不张合并感染时。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增强可见于肺叶不张早期,因通气减少而传导增强导致。局限性哮鸣音可能提示支气管阻塞性肺不张。听诊时还可能出现语音共振减弱等体征。
听诊对肺不张的初步筛查有一定价值,但存在局限性。轻度肺不张可能听诊无异常,需通过胸部X线或CT确诊。不同病因导致的肺不张听诊表现可能相似,难以区分具体类型。合并胸腔积液时听诊体征可能被掩盖。婴幼儿或不配合患者听诊准确性可能降低。
发现可疑肺不张听诊体征时应及时完善影像学检查。日常需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变化,避免吸烟等肺部刺激因素。若出现持续咳嗽、胸闷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
视网膜病的诊断主要通过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觉电生理检查、视野检查等方式进行。视网膜病可能与糖尿病、高血压、视网膜血管阻塞、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闪光感、飞蚊症等症状。
1、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是诊断视网膜病的基础方法,通过检眼镜直接观察视网膜、视神经及血管的形态变化。医生可发现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血管异常等病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等有较高诊断价值。检查前需散瞳以便全面观察周边视网膜,散瞳后可能出现短暂畏光、视物模糊,建议检查后避免驾驶。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高分辨率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对黄斑病变诊断尤为重要。该技术可精确测量视网膜厚度,识别黄斑水肿、视网膜前膜、黄斑裂孔等病变,检查过程无创且快速。扫描结果可量化评估病情进展,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等方案提供依据,需定期复查监测治疗效果。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钠,动态记录视网膜血管灌注情况。可清晰显示血管渗漏、无灌注区、新生血管等异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血管性病变具有不可替代的诊断价值。检查前需评估过敏史,检查后可能出现皮肤黄染、尿液变色等短暂现象,通常24小时内消退。
4、视觉电生理检查
视觉电生理检查通过记录视网膜和视神经电活动评估功能状态,包括视网膜电图和视觉诱发电位。适用于遗传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疾病的诊断,能客观量化视功能损害程度。检查时需放置电极片,可能引起轻微不适,但无辐射风险,儿童患者需配合保持固定注视。
5、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可绘制患者可视范围图,检测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导致的视野缺损。标准自动视野计能定量分析暗点位置和深度,动态视野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周边视野损害。检查需患者高度配合,过程中需持续注视中央目标,疲劳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
视网膜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视网膜脱离风险,控制血糖血压在目标范围,戒烟限酒。日常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饮食宜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的深色蔬菜水果,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定期复查眼底,出现突发视力下降、视野遮挡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黄金治疗时机。
扁桃体炎通常不需要做病理学检查,多数情况下通过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即可诊断。若出现反复发作、持续肿大或怀疑恶性病变时,可能需要病理学检查。
急性扁桃体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咽痛、发热、扁桃体红肿等症状。医生通过询问病史、观察咽部情况和触诊颈部淋巴结,结合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通常能明确诊断。对于符合典型表现的患者,病理学检查并非必要手段,常规治疗如抗生素或对症药物即可有效控制病情。
当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每年超过3次,或扁桃体持续肿大影响呼吸吞咽,或表面出现溃疡、异常增生时,需考虑病理学检查。病理检查通过取少量组织进行显微镜观察,可鉴别慢性扁桃体炎、结核、淋巴瘤等特殊病变。儿童单侧扁桃体肿大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时,病理检查有助于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扁桃体炎复发,日常可用淡盐水漱口。出现持续发热、吞咽困难或呼吸不畅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增加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黏膜修复。
二期梅毒未治愈可能与治疗方案不规范、药物耐药性、合并其他感染等因素有关,需调整治疗策略并排查并发症。二期梅毒通常通过青霉素类药物治疗,若效果不佳可考虑头孢曲松钠或多西环素替代,同时需排查HIV等合并感染。
青霉素类药物是二期梅毒的首选治疗,如苄星青霉素注射液需按疗程规范注射。部分患者因药物过敏或耐药性导致疗效不佳,此时可更换为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或盐酸多西环素片。头孢曲松钠对梅毒螺旋体有较强杀灭作用,适用于青霉素过敏者;多西环素作为口服替代药物需连续服用数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吉海反应,表现为发热、头痛等,需提前告知医生处理。合并HIV感染会降低治疗效果,需同步进行抗病毒治疗。梅毒血清学试验需定期复查,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下降速度可评估疗效。
治疗期间应避免性接触直至痊愈,性伴侣需同步筛查。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内衣减少摩擦。饮食需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适量食用西蓝花、柑橘等增强免疫力。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即使症状消失也不可自行停药。若多次复查抗体滴度未下降,需进行脑脊液检查排除神经梅毒。治疗失败可能与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中断或重复感染有关,需重新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