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引起水肿可能与高血糖损伤肾小球滤过功能、血浆蛋白丢失、水钠潴留、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需通过控制血糖、降压治疗、限制钠盐摄入及利尿剂等方式干预。
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滤过功能下降,水分滞留体内。治疗需严格控糖,常用药物包括胰岛素、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同时监测尿微量白蛋白。
肾小球病变引发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入组织间隙。建议使用ACEI/ARB类药物减少蛋白尿,如雷米普利、缬沙坦,配合优质蛋白饮食。
肾功能减退导致钠排泄障碍,引发血容量增加。需限制每日钠摄入低于3克,利尿剂可选择呋塞米、托拉塞米,但须避免电解质紊乱。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回流受阻。可尝试改善微循环的羟苯磺酸钙,同时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
患者每日需监测体重变化,记录尿量,避免长时间站立,下肢水肿时可抬高患肢促进回流,定期复查肾功能及眼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