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聋可能由遗传因素、孕期感染、药物毒性、分娩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基因筛查、孕期保健、听力干预、人工耳蜗植入等方式干预。
约50%先天性耳聋与基因突变有关,常见于GJB2、SLC26A4等基因异常。建议家长进行基因检测,新生儿可进行耳聋基因筛查,确诊后需早期佩戴助听器或考虑人工耳蜗植入。
妊娠期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损害胎儿听觉神经。家长需重视孕前疫苗接种和产检,若发生感染可通过羊水穿刺评估胎儿听力受损程度,出生后需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尿剂等耳毒性药物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耳蜗毛细胞。家长应避免孕期擅自用药,新生儿出现听力障碍时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三磷酸腺苷辅助治疗。
产程缺氧、早产低体重可能导致耳蜗缺血性损伤。家长需监测高危妊娠,新生儿出现窒息史需进行听力筛查,严重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尼松联合高压氧治疗。
建议孕期补充叶酸和锌元素,避免接触噪音污染,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内完成耳声发射筛查,确诊后3个月内开始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