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湿疹可能由遗传因素、过敏反应、局部刺激、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药膏、抗真菌药物等方式治疗。
部分患者存在特应性皮炎家族史,表现为耳部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建议使用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氧化锌软膏等药物。
接触染发剂、金属耳饰等致敏物可引发变态反应。需避免接触过敏原,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氢化可的松乳膏、氯雷他定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频繁掏耳或游泳导致耳道潮湿可能破坏皮肤微环境。保持耳道清洁干燥,继发感染时需配合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
耳道潮湿环境易滋生念珠菌等真菌,表现为脱屑伴剧烈瘙痒。确诊后需使用酮康唑洗剂、硝酸咪康唑乳膏、特比萘芬溶液等抗真菌药物。
日常应避免抓挠患处,减少耳机使用时间,过敏体质者需定期更换枕套等接触物品。症状持续加重时需及时至皮肤科或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