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洞后流水可能由轻微感染、过敏反应、局部创伤或特殊体质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渗液、红肿或瘙痒等症状。
耳洞穿刺后未严格消毒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引发组织液渗出。建议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避免触碰,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
部分人群对耳钉材质如镍合金过敏,导致接触性皮炎伴渗液。需更换为医用钛钢或纯金材质饰品,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
穿刺过程中损伤皮下淋巴管或毛细血管,可能引起短暂淋巴液渗出。保持创面干燥,避免压迫,通常1-2周内自愈,若持续渗液需排除感染可能。
瘢痕体质者易出现增生性瘢痕伴异常分泌物。早期可局部注射曲安奈德,严重者需手术切除,日常应避免反复刺激。
恢复期避免游泳、桑拿等高湿环境,饮食宜清淡,减少海鲜等易致敏食物摄入,发现脓性分泌物或持续红肿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