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可能由感染性因素、免疫反应、环境因素、肿瘤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如流感病毒、链球菌等病原体激活免疫系统致体温升高。治疗需针对病原体使用阿莫西林、奥司他韦、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同时监测血常规指标。
疫苗接种、风湿性疾病等引发免疫应答时可能出现低热。建议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使用布洛芬缓解症状,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需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高温中暑或剧烈运动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补充电解质溶液,严重者需静脉补液治疗,避免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
淋巴瘤、白血病等肿瘤细胞释放致热因子可引起长期发热。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治疗原发病同时可短期使用萘普生控制症状。
发热期间建议多饮水,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液体摄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粥类、果蔬,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3天未退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