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通常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并控制症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和肾功能逐渐下降。
糖尿病肾病早期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配合低蛋白饮食调整,能够有效减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部分患者在积极干预后尿蛋白水平可显著降低,肾功能长期保持稳定。临床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片控制血压和蛋白尿,同时需使用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药物维持血糖平稳。
当疾病进展至大量蛋白尿期或肾功能不全阶段,肾小球硬化等结构性损伤往往不可逆。此时治疗重点转为延缓进入尿毒症期,可能需要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或采用碳酸镧咀嚼片控制血磷水平。终末期患者需依赖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维持生命,少数符合条件者可考虑肾移植手术,但移植后仍需终身控制血糖以防复发。
患者应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与肾功能指标,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或太极拳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出现明显浮肿或尿量骤减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长期随访管理对延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