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至子宫肌层的疾病,是否严重需根据症状和并发症判断。子宫腺肌症可能引起痛经、月经量增多、贫血、不孕等症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子宫腺肌症患者常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多始于月经前1-2天,持续至月经结束。疼痛部位多位于下腹部,可能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侧。痛经程度从轻微不适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不等,严重者需卧床休息或服用止痛药物缓解。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可用于缓解疼痛,但需遵医嘱使用。
子宫腺肌症可能导致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长期月经过多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月经异常与子宫肌层增厚、收缩功能减弱有关。对于月经量过多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口服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调节月经。
约30%-50%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合并不孕,可能与子宫肌层结构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局部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子宫腺肌症导致的不孕治疗较为复杂,轻度患者可尝试自然受孕或辅助生殖技术,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促排卵药物如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来曲唑片等可能有助于改善排卵功能。
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子宫增大可能导致盆腔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等。子宫大小与症状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部分子宫明显增大的患者症状可能不明显。对于子宫明显增大且有压迫症状的患者,医生评估后可能建议手术治疗。
子宫腺肌症可能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增加诊断和治疗难度。长期未治疗的严重子宫腺肌症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导致慢性盆腔疼痛、性交痛等问题。并发症的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控制、介入治疗或手术切除等。
子宫腺肌症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预防贫血。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经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妇科检查监测病情变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方案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年龄、症状、生育需求等综合制定,切勿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