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慢性腹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调整饮食结构、补充口服补液盐、使用益生菌制剂、应用肠黏膜保护剂、必要时抗感染治疗等。慢性腹泻通常指病程超过2周的排便次数增多或性状改变,可能由感染、过敏、乳糖不耐受等因素引起。
母乳喂养婴儿建议继续哺乳,母亲需避免摄入高脂或易致敏食物。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换用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应暂停新辅食引入,给予易消化的米糊、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饮食调整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改善营养吸收。
口服补液盐Ⅲ能预防和纠正脱水,每袋需用250毫升温开水冲服。补液量根据排便量和尿量调整,每次排便后补充50-100毫升。注意不可用果汁或饮料替代,避免加重渗透性腹泻。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液治疗。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益生菌能竞争性抑制致病菌定植,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需用温水或奶液送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疗程通常持续2-4周。
蒙脱石散可吸附病原体及毒素,形成保护层覆盖肠黏膜。每袋3克需加入50毫升温水调匀服用,与其他药物间隔2小时。该药不被人体吸收,能减少排便次数并改善便性状。过量可能引起便秘。
细菌性肠炎可选用头孢克肟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轮状病毒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寄生虫感染需用甲硝唑片。所有抗感染药物均须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菌群失调或耐药性。
家长需每日记录婴儿排便次数、性状及尿量,观察有无发热、嗜睡等脱水表现。护理时注意臀部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冲洗并涂抹护臀霜。治疗期间暂停疫苗接种,待症状完全缓解1-2周后再补种。若腹泻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生长发育迟缓,需排查乳糜泻、囊性纤维化等少见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