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中耳炎的药物主要有氧氟沙星滴耳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布洛芬混悬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反应、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内流脓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氧氟沙星滴耳液适用于细菌性外耳道炎及中耳炎,主要成分为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可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活性。使用前需清洁耳道,滴入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灼热感或瘙痒,若症状加重需停药就医。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用于中耳炎合并细菌感染,克拉维酸可增强阿莫西林对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用药期间需完整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可与食物同服减少胃肠刺激。
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适用于儿童急性中耳炎,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肺炎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效。需按体重调整剂量,用前摇匀,可能出现稀便或皮疹。与益生菌间隔2小时服用可减少肠道菌群紊乱,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布洛芬混悬液用于缓解中耳炎引起的发热和耳痛,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服药后可能出现恶心或头晕。避免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同用,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停用,长期使用需监测肾功能。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针对化脓性中耳炎,抗菌谱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每日2次,疗程不超过10天。妊娠期禁用,用药后可能出现短暂耳鸣,避免药液接触眼睛。
中耳炎患者需保持耳道干燥,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避免用力擤鼻。急性期应多休息,饮食宜清淡,增加维生素C摄入。儿童患者家长需观察体温变化,避免二手烟刺激。若用药3天无改善或出现剧烈头痛、面瘫等症状,须立即复诊。恢复期可适当进行咀嚼动作帮助咽鼓管通气,但禁止自行使用掏耳工具清理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