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炎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冷敷护理、光疗等方式治疗。过敏性皮炎通常由接触过敏物质、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受损、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等原因引起。
明确并远离致敏物质是治疗的基础。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化妆品成分或某些金属。可通过斑贴试验辅助筛查,日常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温和清洁产品,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红肿瘙痒,慢性皮损可选用他克莫司软膏调节局部免疫反应。合并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外用药物前需清洁患处,薄涂后轻揉至吸收。
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口服氯雷他定片抑制组胺释放,顽固性皮炎可考虑环孢素软胶囊调节免疫。合并广泛感染者需用阿奇霉素分散片控制炎症。口服药物需严格遵循疗程,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急性发作时用4-6℃生理盐水湿敷患处,每次10分钟可收缩血管减轻渗出。敷后及时涂抹医用凡士林锁水,避免使用含防腐剂的保湿剂。冷敷期间观察皮肤反应,出现苍白或刺痛需立即停止。
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适用于慢性顽固病例,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改善皮损。需在专业机构进行,初始剂量从最小红斑量开始,治疗期间加强防晒。光敏性皮炎或红斑狼疮患者禁用此疗法。
治疗期间保持室温18-22℃及40%-60%湿度,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促进代谢,补充维生素C片及葡萄糖酸锌颗粒有助于皮肤修复。选择燕麦浴或淀粉浴可舒缓瘙痒,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疗程结束后仍需持续保湿3-6个月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