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性发热可能由普通感冒、尿路感染、结核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发热特点与病因相关,需结合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病毒感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表现为低热伴鼻塞咳嗽。多饮水休息即可缓解,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
细菌逆行感染泌尿系统,出现发热伴尿频尿痛。需抗生素治疗,常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同时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午后低热、盗汗。需规范抗结核治疗6个月以上,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治疗期间须定期监测肝功能。
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表现为不规则发热伴关节肿痛。需使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生物制剂等控制病情,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
建议记录发热时间曲线,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掩盖病情,反复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度需及时就诊感染科或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