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后发热通常由疫苗反应、感染、免疫应答、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观察护理、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
疫苗激活免疫系统可能引起低热,体温多低于38.5℃。建议多饮水休息,使用退热贴或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无须特殊用药。
接种时接触病原体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常伴咳嗽流涕。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退热栓。
灭活疫苗引起的发热多在24小时内消退。若持续发热需排查疫苗类型,麻疹疫苗等减毒活疫苗可能引起延迟性发热反应。
罕见情况下出现高热伴皮疹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可能与疫苗辅料过敏有关,需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急救药物。
疫苗接种后48小时内建议清淡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出现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应及时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