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早期表现包括硬下疳、皮疹、淋巴结肿大、发热等,进展期可能出现黏膜斑、脱发、全身不适,终末期可引发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损害。
一期梅毒典型表现为无痛性溃疡,多出现在生殖器或口腔,表面清洁,边界清晰,需通过青霉素类药物治疗。
二期梅毒常见铜红色斑疹或丘疹,广泛分布于躯干及四肢,可能伴随鳞屑,需及时进行血清学检测确诊。
多与硬下疳同期出现,表现为腹股沟等处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质地坚硬,需结合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
口腔或生殖器黏膜出现灰白色糜烂面,具有高度传染性,需避免密切接触并接受规范驱梅治疗。
梅毒性脱发呈虫蚀状分布,毛发稀疏但毛囊保留,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片状脱落。
包括低热、头痛、关节痛等流感样症状,易被误诊为普通感染,需结合高危行为史排查。
晚期可能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或偏瘫,提示神经梅毒发生,需进行脑脊液检查。
主动脉炎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多出现在感染后10-30年,需心内科协同治疗。
夜间加重的骨痛或关节肿胀,X线可见骨膜炎表现,需与风湿性疾病鉴别。
虹膜炎、视神经炎等眼部症状可能为首发表现,需眼科专科评估避免视力永久损伤。
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测,避免性接触直至完成治疗,日常注意个人用品隔离消毒。